7月2日,我校以第一署名单位、第一通讯作者、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《Genome Biology》(中科院分区1区top,2019IF:14.028)在线发表了题为“Genomic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ation and post-Spanish conquest evolution of the llama and alpaca”的研究论文。
在国际上,羊驼的起源及其与南美小型驼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。在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,我校联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收集了安第斯山脉4个南美小型驼物种28个个体的血液样品和我国17个羊驼皮肤样本,通过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、系统发生树构建和基因功能研究,在揭示羊驼的起源及其与南美小型驼之间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。结果表明:羊驼起源于骆马,而美洲驼则驯化自原驼;羊驼和美洲驼两个物种之间存在大范围的不对称基因渐渗现象,与十六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南美洲时期相吻合;美洲驼驯化的基因组特征表现于雄性繁殖特性,而羊驼驯化的基因组特征表现于毛纤维特性、嗅觉和低氧适应特性;FGF5/ANTXR2/C4orf22/PRDM8在羊驼低氧适应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,FGF5在调控羊驼毛纤维长度中起重要作用。该研究为南美小型驼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最权威、最宝贵和最全面的数据资源,成功解析了羊驼和美洲驼的驯化起源机制和皮毛颜色、纤维特性以及对高海拔和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的选择机制,为现代小型驼的繁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。
图 羊驼和美洲驼驯化起源机制和基因渐渗现象
该项研究由我校牵头,联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、英国卡迪夫大学、华大基因、智利比奥比奥大学等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相关团队经过6年的协同攻关完成。我校董常生教授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研究员、英国卡迪夫大学Michael W. Bruford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,我校范瑞文教授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谷中如、华大基因光宣敏工程师和智利比奥比奥大学的Juan C. Marin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。我校高文俊副教授和贺俊平教授参加了该项研究工作。(科研管理部、动物医学学院)
论文链接:https://genomebiology.biomedcentral.com/articles/10.1186/s13059-020-02080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