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实验教学
中心主要承担动物医学、动植物检疫(动物方向)、兽医公共卫生3个动物医学类专业实验课程,同时还承担动物科学、森林保护、森林康养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。年度平均开设实验课44门,其中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6门;实验项目资源总数274个,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44个,其中综合性、设计性、创新性实验项目25项。实验课的授课学生人数为1130人,人时数为120090。此外,还承担动物医学、动植物检疫(动物方向)、兽医公共卫生本科生实习、毕业设计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专业比赛等多项任务。
中心承担兽医学6个研究方向(基础兽医学、预防兽医学、临床兽医学、兽医公共卫生、中兽医药现代化、动物生物技术)的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,以及4个研究方向(动物疾病诊疗、动物疫病防控与检疫、兽医公共卫生和中兽医药现代化)的兽医专硕和兽医专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。2022年度毕业9名博士生,学术型硕士20名,专业型硕士62名;新招博士研究生35人,学术型硕士99人,专业型硕士83人。
二、师资队伍
截至2022年底,中心拥有固定教职人员94名,其中职称结构为:正高级25名,副高级25名,中级44名,副高级以上职称占53.19%。学位结构:具有博士学位66人,占70.21%;博士生导师19人。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1名,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获得者 1名, 国家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入选者 1名,国家“973”项目首席科学家 1名,教育部动物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名, 农业农村部新兽药评审专家 1名,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 1名,山西省教学名师2名,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,青年三晋学者1人,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名 ,山西省131领军人才11人,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 5名,山西省兽药GMP/GSP检查验收专家 3名。
三、教学资源
中心下设动物形态结构(含标本馆)、动物生理机能、动物临床诊疗、动物临床化验、动物疫病检验与动物食品检验6大本科实验教学平台组成。2020-2022年新增设备346台/件,标本陈列品215件。建有试剂数据库有563种,耗材数据库种类216种。
1、依托平台
一级学科:兽医学以及学科,现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。
省级科研平台: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,省级科研平台基地9个,校级研究所1个。
2、教学资源
中心实验教学场所包括中心大楼、动科楼、动物医院、实验动物中心动物科技试验站,总建筑面积13841m2,仪器设备原值4211.55万元,共计1881台(套)。
四、人才培养:
近年来,动物医学、动检专业专业年均考研率为60 %以上。近5年,获批国家级和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,其中国家级4项,省部级6项。5年来,共有58名学生在中心老师的指导下,参加“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”、“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(本科)技能大赛”等国家级比赛并获得名次;在正规期刊上发表226篇论文,且逐年增加的趋势。
五、教研成果
1、专业建设
学院现有动物医学专业(本硕统筹培养)、动物医学、动植物检疫(动物检疫方向)、兽医公共卫生等本科专业,其中动物医学专业列入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国家级特色专业、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。学院第一批次招生的专业为动物医学(本硕统筹培养),学制7年,动物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,学制5年。第二批次招生的专业为动植物检疫(动物检疫方向),学制4年。
2、课程建设
国家一流课程:《兽医外科手术学》
省级一流课程:《动物生理学》、《兽医临床诊断学》、《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》、《家畜心脏血管虚拟仿真解剖》、《动物解剖学》、《免疫学精要》
校级一流课程:《兽医病理学》、《专业外语(动检)》、《动物生物化学》
3、教材建设
主编、副主编、参编、自编出版实验教材17部,教材《家畜解剖学》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推荐
4、教学成果
获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,二等奖8项
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1项